电话:0556-8923117
关闭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职场资讯

招聘面试过程中,面试官如何用语言来测谎

来源:潜山招聘网 时间:2016-02-18 作者:潜山招聘网 浏览量:

导读:在招聘面试过程中,考官非常关心也是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:应聘者的回答是客观真实的吗?有没有说谎?如果在说谎,是在多大程度上说谎(是部分信息说谎、夸大其词还是完全一派胡言)?尤为重要的是:作为一个考官,我们如何来判断应聘者是否说谎呢?本节拟就如何通过语言来向应聘者测谎展开探讨。

招聘面试过程中,面试官如何用语言来测谎 http://www.400815.com

首先来界定一下什么是“说谎”。

我们还是采用全球在测谎研究领域的权威,美国心理学家保罗‘埃克曼(Paul Ekman)的观点:“所谓谎言,是指存心误导别人的有意行为,事先未透露其目的,并且对方也没有明确要求被误导。”他还对说谎做了分类:

“说谎有两种主要形式:隐瞒,省略真实的信息;捏造,把假的信息当成真的说出来。”按照这种观点,我们可以得知,其实在招聘过程中,应聘者所使用最多的说谎主要是属于前者,就是隐瞒一部分信息,特别是对自己不利的信息,而只向考官提供有利自身应聘的信息。在这里,应聘者有意利用信息不对称,让考官被动地“选择性知觉”,往往比完全捏造事实更具有欺骗性,也更难被识破。

那么,如何能够拆穿谎言呢?按照保罗-埃克曼的观点,主要是“两种方式:破绽,即说谎者无意间泄露实情;说谎线索,即说谎者的行为虽未泄露实情,但不小心暴露他是在说谎”。所谓寻找说谎线索,主要是用语言和肢体语言两种方式来完成,要么,用语言来测谎主要用什么方法呢?

通常是从说话的内容、说话的声调、说话的音量和说话的停顿等4个重要方面来分析线索,对应聘者进行测谎判断。

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说话的内容。应聘者如果说谎,那么,在说话的内容上,往往会出现三种典型的情况:

一是言不由衷地发生了口误,前言不搭后语。除了少数说谎者说谎太不“用心”以至于让谎言不攻自破之外,多数的应聘者在说谎时,都需要考官通过认真地倾听,仔细识别出谎言线索,然后加以巧妙追踪最终令谎言现形。

最有效的让说谎者暴露谎言的方法被称为“特洛伊木马”策略,即假装相信应聘者的谎言是真实的,让其继续信口开河,不断让他/她提供更多的细节,以至最终不能自圆其说,陷入到自己所编织的谎言中。

二是出现较激烈.乃至情绪性的言辞。由于说谎者在说谎过程中面临被质疑的焦虑、恐惧、慌张、愤怒而产生特别的压倒性的情绪,为了掩饰这种情绪,应聘者往往在说话时出现较激烈的、言之凿凿的言辞,力图用倾泻而出的语言树立一种“不可质疑”的形象。往往在这种时候,说谎者会“努力表现”得自信而流畅,不过笔者认为,可以用“过于认真的自信”、“非常紧张的流畅”来形容此刻说谎者的精神和面部状态,真正基于真实信息的自信、流畅的表达者,都会显得相当自然,不会那么紧张的。

另一种典型的表现,就是应聘者在回答问题时倾向于自我夸大。越是担心考官不信任自己,越是要把自己的形象拔高。作为一个专业的考官,在这种情况下,要保持高度的理性。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说谎者一般不愿意提及自身及他人的姓名。美国心理学家韦斯曼(Alan Weisman)说:“人们在说谎时会自然地感到不舒服,他们会本能地把自己从他们所说的谎言中剔除出去。比如你问一位朋友他昨晚为什么不来参加订好的晚餐,他抱怨说他的汽车抛锚了,他不得不等着把它修好。说谎者会用‘车坏了’代替‘我的车坏了”。这种回避的另一形式,就是说谎者往往用“大家”“我们”等概览性的主体指向代表“我”这个具体的个体。同时,撒谎者也很少使用在他们撒谎的事情中牵扯到的人的姓名。

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深陷性丑闻的克林顿总统在向全国讲话时,拒绝使用“莫妮卡”,而是说“我跟那个女人没有发生性关系”。

三是回答问题时闪烁其词,而且画蛇添足地说上一堆不相关的话。应聘者在回答核心问题的细节时,往往闪烁其词,表达概略不详,无法深入阐释具体的过程与操作细节,要么只是一语带过,要么把回答的焦点进行有意的转移。往往画蛇添足地对非关键问题讲了很多。

针对大多数说谎者内心存在被识破谎言的焦虑感、恐惧感,所以考官可以在提问时强化这个恐惧,比如,我们在提问时特别强调要应聘者提供真实、客观、准确的情况与细节,说谎者就会感到更大的心理压力。

与此关联的一个重要的技巧,就是考官刻意对一个问题两次提问。如果是一个说谎者,本来以为第一次已经“蒙混过关”,面对第二次提问时,要成功地把谎言再说一遍而且要与第一次的谎言保持一致,必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心理焦虑感,破绽也更容易出现。

其次,我们来分析说话的声调。保罗·埃克曼的研究显示,70%的人心烦意乱时,声调就会提高,生气或者慌张时更是如此。反之,悲伤或者难过时,声调则会降低。所以考官在面试过程中,要特别留意,如果应聘者说谎时,其声调自然就会提高。

再次,我们来分析说话的音量。广泛的专业研究认为,一个人在慌张情况下讲话的音量比较大,不但大声说话,而且往往非常急促;反之在悲伤时则较为柔和与缓慢。保罗·埃克曼认为:“情绪造成的声音变化很难掩饰。谎言如果就是为了要掩饰此时此刻的情绪感受,出现破绽的机会将会很大。例如声调听起来比较高,声音也较大,则说明说谎者正在掩饰生气或者害怕的情绪”。

最后,我们来分析一下说话的停顿。保罗·埃克曼认为,说谎者“最常见的说谎线索之一就是停顿,过长与过于频繁的停顿都属此类”。在回答问题时,如果出现犹豫,大多会令人起疑。同样的,讲话过程中,短暂的停顿发生频率过高,也表示大有问题。有些应聘者虽然在回答问题时语言很流畅,但听起来感觉像背书,越是“对答如流”,越是让人产生怀疑其答案的真实性。这可能性是因为应聘者事先作了精心的准备,尤其对相关问题进行过事先的排练,所以在回答提问时就按照事先的演练回答,自然很是流畅。

值得说明的一点是,到底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说谎的比例是很高还是很低呢?保罗·埃克曼研究认为:“在人际关系中,与谎言无涉的机会极少,生活中总是难免会说谎。”可见,社会生活中的谎言大量存在,招聘面试中也同样如此。

那么,是不是所有的谎言都值得去拆穿呢?笔者认为,在招聘面试中,应聘者存在说谎不足为奇,甚至出于其想成功应聘、力图给考官留下更美好的印象这个愿望,适度地带有粉饰性质的说谎也算是情有可原的。但是,所谓“可原谅”的标准是不会误导考官对应聘者做出不符合事实本质的评判。比如说,误导考官将“好”评判为“很好”尚可原谅,但如果误导考官从“不好”认定为“好”这就是不能接受的说谎。


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
相关推荐
暂无相关推荐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
Copyright C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潜山招聘网 皖ICP备07500314号-3 皖公网安备 34082402000064号

地址:潜山开发区天柱山科技园C10栋4单元 EMAIL:qscys@163.com  营业执照:913408245730407047

ICP经营许可证:皖B2-20210524号 人力资源证: 340824140004号

关注

用微信扫一扫

反馈
顶部